咏廿四气诗 · 夏至五月中
唐 元稹
处处闻蝉响,须知五月中。
龙潜渌水穴,火助太阳宫。
过雨频飞电,行云屡带虹。
蕤宾移去后,二气各西东。
夏至时节
6月21日为夏至。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记载:“加十五日指午,则阳气极,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,音比黄钟。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:增加十五日斗柄指向午,那么阳气达到极点,因此说有四十六天而夏至。其音与十二律中黄钟相应。
19世纪镀金镶宝石蝉形怀表
孔子博物馆藏
夏至日作
唐·权德舆
璿枢无停运,四序相错行。
寄言赫曦景,今日一阴生。
《三礼义宗》记载:“夏至为五月中者,‘至’有三义:一以明阳气之至极。二以明阴气之始至。三以明日行之北至,故谓之‘至’。” 陈希龄《恪遵宪度》中介绍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“立竿无影”奇景。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《夏至避暑北池》也曾写到“昼晷已云极,宵漏自此长”。
夏至有三候:一候鹿角解;二候蝉始鸣;三候半夏生。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,鹿角开始脱落,树上的蝉开始鸣叫,有一种植物在夏季中期即夏至开始生长,故名为“半夏”。
清松鹿纹有柄铜镜
孔子博物馆藏
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
宋·杨万里
登台长早下台迟,移遍胡床无处移。
不是清凉罢挥扇,自缘手倦歇些时。
俗话说“夏至闷热汛来早”。夏至到,天气也逐渐变得炎热起来,人们会用夏至数九歌来表达夏至以后的天气变化规律:“夏至入头九,羽扇握在手;二九一十八,脱冠着罗纱;三九二十七,出门汗欲滴......”为了消夏避伏,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,如扇子、脂粉等等。在《辽史·礼志》中就有“夏至日谓之‘朝节’,妇女进彩扇,以粉脂囊相赠遗”的记载。
清光绪程履坦、华金寿等共作书画团扇
孔子博物馆藏
夏至
宋·范成大
李核垂腰祝饐,粽丝系臂扶羸。
节物竞随乡俗,老翁闲伴儿嬉。
夏至之后,高温酷暑的盛夏时节正式来临,俗话说“夏至一阴生”,此时养生重点在于清热解暑、养心安神及调和阴阳。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此时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、阳盛于外的变化特点,宜晚睡早起,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,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。饮食应清淡为宜,多吃新鲜蔬菜瓜果,既可满足所需营养,又可预防中暑。
清陈会理荷花横幅
孔子博物馆藏
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
宋·陈与义
明波影千柳,绀屋朝万荷。
物新感节移,意定觉景多。
游鱼聚亭影,镜面散微涡。
江湖岂在远,所欠雨一蓑。
忽看带箭禽,三叹无奈何。
夏至,阳气至极,万物至盛,欣欣向荣。愿你每一天都充满明媚与活力,向阳而立,逐光而行,绘就如夏花般绚烂的人生......
2024最可靠的网上股票配资公司,在线杠杆炒股平台,网上的股票配资怎么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